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转帖] 戈多:小笔记

小笔记
                                                      (关于诗,语言及其他)

1
诗是语言神秘的自持之物。主要因素有两点:神秘性,其自有人力不可破译的密码,诗歌起于术超于术,而指向道,乃通灵之物。诗是自持之物,诗歌自在性,有其本体属性,语言仅仅是其载体与材质,而非全部。
诗歌依赖于语言塑形而又试图超越语言,保有其本体。对语言而言,诗歌更像是一块“飞地”。诗歌借助语言的表达,但是又试图摆脱语言的束缚与损伤,二者构成了悖论。
诗歌在反复不断修辞练习中尝试着对原语言的回溯,对神秘原世界的澄清与追问,从而保持了语言的高贵性、艺术性以及纯粹性。
某种程度而言,诗歌是一种原型化的对实体世界的触摸。这就决定了诗歌既是道,同时也是器,既是内容,又是形式,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完美统一。
诗歌对于原语言的召唤与寻根,正是基于对现代社会发展中语言自身的变异与损伤,以丧失其艺术性为代价,在不断辗转流通中丧失掉那种对于世界实体化的反照与深刻洞悉,越来越趋于工具性,浮泛性,在语言学研究中又趋于方法论,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越来越人类社会化,付诸其上更多的人的因素,甚至连自然都被人类不断的人类化了,世界正成为一只硕大的人类不断功利化的私囊,人类不停地索取,贪婪地把手塞进去,变戏法一样地掏出来许多许多宝贝。人类不断地投影其上自身的欲望与野心,并人为化地改造着这个世界,其它非人类因素不断遭受人为的破坏或刻意屏蔽,而诗歌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疆域之中不断突围,是对被屏蔽世界的自我彰显。语言先天自带的神秘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被破坏与流失。诗歌对这种神秘性与超语言性保持着先天的敬畏,同时又是对于现代社会科技文明带来的人类的功利化予以撄犯与僭越。


2
诗是透过语言光的阴影自现。就如同光明与黑暗,自成逻辑,自然依附。
语言的黑夜带来现代诗歌的白夜。一束光打在世界这块幕布上,投影成型。现代诗歌并时刻对于强大的周边世界保持着警觉,所以某种程度上而言,从波德莱尔开始,现代诗歌的阴影甚至成为一种基因密码,从而彰显了现代诗歌的价值存在。


3
诗不是语言的图像,诗更不是世界的图像再现。
这就必然涉及到了诗歌的创造性。诗歌是对于一个被遮蔽的完整精神世界的重塑与投影。
诗歌的价值在于呈现一个被遮蔽的世界。其实是基于对本体世界的召唤与回溯,在现代社会发展文明中深刻洞悉其弊病,以及对于人类世界化的一种审慎地怀疑与重估。
诗歌的创造性则体现于探杆的作用,也是跟着先锋性脚印去探寻……侵入到另一个神秘的被遮蔽的客观实体世界。犹如雪地上的红狐的脚印,被那一纵一纵的红狐的尾巴打伤。循迹而去……


4
诗歌萃取了生活,而非生活萃取诗歌。
于是我们看到透明的结晶体——盐。而生活是汹涌澎湃的海水,甚至会让人因沉溺而溺亡。诗歌使得现代人避免溺亡于琐屑与碎片化的生活之海,抽身反顾从而得到一种自我精神化的升华与救赎。
另一个比喻,诗歌是冰,而生活是火,前者获得重生,后者带来毁灭,对于肉体实体而言。

5
       诗即灰烬。基于灰烬是火的遗迹这个认识。至少包含了两重意思,即:诗即语言的灰烬和诗即生活的灰烬,从而道出了诗歌的本质。R.S托马斯说:“诗由心,抵达智”。诗即生活的灰烬,意即诗歌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警惕被生活本身所焚毁,而是曾经经历、体验生活的见证与遗迹,螺旋抵达到一种生命的智慧。如果说生活是火,而诗歌则是结晶的冰,降温与冷凝保住了诗歌作为艺术的品位性。而诗即语言的灰烬,道出了对于语言的掌控,始终警惕着高温语言所带来的焚毁,审时度势地保持着克制、隐忍、内敛的艺术温润感。二者足以说明“诗歌就是一种克制的艺术”。


6   
       诗歌对于语言节奏的掌控,本质是基于生命因呼吸律动感的自我调控,其实说到底就是对于气息的调理。这也更符合东方的道家的养生学。为此,诗人才可以保全,这是一种道德的自我静修,趋向于一种生命大智慧。否则就会陷入一种白矮星式的急速燃烧,生命的强度必然以牺牲生命的长度为其损耗,李贺、希尔维亚·普拉斯、兰波等皆可以如是观。


7
       诗歌对于语言的要求——及物,主要还是基于对实体世界的触摸,一切浮夸雕饰的语言皆是对于作为本体诗歌自我呈现的背离与遮蔽。这既是最低要求,同样也是最高之要求。最高要求还是基于作为艺术性的语言的自然转化与升华。
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就是语言不断被玷污的过程,因为流通的日益加速,便捷所带来的惰性与僵化,而只有诗歌最大程度地保存了语言的纯粹性与先锋性。


8
诗歌就是找寻平衡感的语言实验场。平衡感,理论上更接近于理想状态,决定了诗人必然是走钢丝的人。而语言试验场,决定了诗歌的创作必然承受其巨大的失败的风险,正因为如此,诗歌才具有强大的魅力性与永恒的蛊惑力。


9
诗歌就是精神对于实体化的触摸,进而对于世界终极意义的深入思考,本质意义的呈现,自显。实体化,也更原型化。这是诗歌的公理。
诗歌就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诗是存在之家”,海德格尔如是说。


10
诗歌的魅力在于以虚幻的假象创造出一个真实世界。这是一个悖论,惟有虚幻才更纯粹才更能折射出来一个真实的世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所以诗人是火中取栗者。栗者,诗也。


11
    诗歌与生活一定要有一种适当的疏离感,太近则容易流于琐碎的细枝末节的浮浅;太远又会凌空蹈虚归于浮泛,好的诗歌就是恰当地掌握好这种聚焦的语言平衡感。


12
       从中国新诗的发展趋势来推测,今后的中国新诗写作应该本着“三维”、“四维”向度的发展,这样汉语诗歌的空间质感才会加强。综合以前的中国新诗写作来看,所有的诗歌都是平面化的,所以诗歌张力的表现有很大的限制。跨界式写作完全成为一种可能,即从电影、音乐、戏剧等可以吸收一种空间感的表现形式。


13
     从现今的汉语诗歌创作成果来看,汉语新诗只有两种:诗意状态与纯诗。而诗意状态又占了很大比例,即是从个人的情感世界抒发入手找到诗意的表达;纯诗则是通过汉语言的实验场来检验中国汉语新诗的最大可能性,又可以称之为泛诗,远未成型,甚至有可能完全失败。前者趋向于传统,而后者则更指向于未来。


14
      纠缠于中国汉语新诗的发展始终有一个问题:古典性与现代性。汉语新诗要发展,到底哪一个因素更重要呢?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古典性所有的精华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体现无遗,新诗要发展必须寻求突破与变化,这也就是现代性,是适合现代社会的节奏应运而生的。新诗是对于现代社会的投影与超越,自然应该以现代性为主。


15
坚强者救赎自己,伟大者救赎他人。诗歌就是起于坚强而止于伟大。越来越领悟到,习诗就是一个不断悟道的过程,而诗人不过是不断的自我道德静修,从而达到一种人格修养的自持而已,而其它反倒不过都等而下之了。从这个意义来说,更加接近于儒家对于习诗的要求了。


16
诗歌就是试图在确定性中表达着一种不确定性。确定性是诗歌语言的规则使然,是诗歌而不是其它,而不确定性则是基于诗歌那种神秘的不可支配的神秘力量,同时又是因为原生精神状态的游移与漂浮。江面上飘曳着一叶小舟,小舟是确定存在的,而流动的江水拖动着它运动,正可以视之为诗歌的不确定性。
对于诗歌写作的敬畏的人,基本都可以视为语言神秘主义者。语言神秘主义者,所追求的是诗歌的通灵。


17
    词语的力量远远大于句子,因为词语所构建的意象成为诗歌构成的基本因素。
词语的表现力要远远大于句子。张力亦是如此。
词语是语言的因素,而句子仅仅是构成。汉语语言灵活生动的表现力与优点大抵跟语言之初的词语的优势有很大的关系,即汉语言的特点基本都可以套用于汉语词语本身。
词语相互辐射照耀,并且相互激烈碰撞。由词语所构成的一个强大的精神磁场。从而,折射,指向其他……


18
我是一个语言神秘主义者,同时我又是一个崇尚经验智慧主义者。这将构成我的诗歌的观念。

19
      诗歌是语言的结晶体,更是精神之暗火。与结晶体相关联的是透明、明晰、硬度,纯度。与火焰相关联的是照耀,黑夜,寒冷,持灯者……二者共同指向于——诗歌。一体两面,构成了诗歌两张甚至更多张截然不同的面孔。

20
    现代诗歌面对的一个窘境是如何处理现代社会复杂的、碎片式的经验,以及个体经验与公共经验相对位的问题。应该值得思考。这既是语言表达角度与方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突破诞生新价值观的问题。
    当然,奥登、米沃什等诗人都以他们的作品成功处理了个人经验、公共经验的问题,并且恰如其分地融合与消除了政治、社会与艺术、美学的分野。
    当代社会的复杂性远甚于奥登或者米沃什时代。主要复杂性在于除了原有的各种主要矛盾外,诸如宗教、战争、政治、自由、种族冲突等矛盾与主题,另外还滋生了众多分支性矛盾,比如科技与新人文主义、全球人口的骤增与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骤增与贫富新的不公、人类的环境污染与新的环保主义理念、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之争、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现代人精神问萎靡等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在一起,一时竟然使得所有艺术表达失语,或者换而言之传统艺术手段表达的失效,从而使得当代艺术表达的言不由衷,或者无从表达。但是不可否认,始终贯穿的都是主要都是围绕着艺术理性主义这个主题。
       诗人西川说:“不造作的诗歌语言的丰富性不该亚于时代生活的丰富性,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不该比时代生活更浅薄,个人想象力应该有助于时代的想象力,诗歌的强度、硬度、厚度,应该至少不会被时代生活所嘲笑,诗歌描述的准确性应该让时代吃惊。”整个时代,诗人想象力与洞察力的萎缩和羸弱是当代诗人整体化的毛病,也就是说大部分诗人是完全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是脱节的,正如同寄居蟹,或者迷恋于传统经典中的意象余韵,或者一头扎向于生活的鸡毛堆里,很安全,也很乏味的诗意化。
    个体化与公共经验二者的和谐,即个体永远是公共世界的共振器。当代诗人应该将现代更复杂更碎片化的公共经验进入诗歌。个体的唾液里必然沾染上公共社会的流行病毒。对于诗歌而言,彰显的就是想象力这个迷人的本体。
诗人应该依靠其艺术想象力超越于这个时代,是超越,而不是跨越,也不是凌越。


21
     诗歌以对抗平庸残酷现实的方式,维护了社会下个体的独立性和理想的自由,捍卫了精神、心灵凛然不可侵犯的领地,其实创造了美学道德秩序。这绝非诗歌的神话,而是诗歌的原型。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