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九月映像读诗
文/阿牛哥
出处:http://lunhdma.joinbbs.net/viewthread.php?tid=2494&highlight=余秀华

一场雨在身后不停下着
作者:余秀华

一场雨在身后不停下着,我弹落烟灰
这自与你分别后的恶习将一直持续
我应该还有足够的日子
如弹落灰烬一样,慢慢弹完自己

(牛言牛语:背景是一场雨,这场雨“在身后”,也许久是一场泪雨,在内心。“弹落烟灰”这个陋习,是因为“与你分别”而发生,并且一直持续,这体现了分别后的烦躁、孤寂、想念和痛苦等复杂心情,最后两句“我应该还有足够的日子,如弹落灰烬一样,慢慢弹完自己” 把悲伤的情绪又推高了一层。“应该”一个不确定词语,其实,是对往后日子的长短不确定,对往后生死长短的不确定,其实,是内心的决绝,是悲痛的顶端。此处把自己比喻成“灰烬”,灰烬,是被烧尽的余灰,是干枯的,是无用的,说明自己身心已经枯萎,是无用之身。分别后造成如此大的痛苦感受,也恰体现了对“你”的思念之深。这一节写现在,写思念之深,思念之痛。)

为了迅速熄灭死灰里复燃的火星
我常常从村子的一头走到另一头
总会有一些雨没有滑出我的身体
落在我往日的深渊里

(牛言牛语:“为了迅速熄灭死灰里复燃的火星”,这“火星”,是“对你的思念”的“火星”,我为了消除思念之苦,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是逃避或者转移浓烈的思念之情,可是,总会有一些“雨”(泪)在体内,在内心深处的记忆里,湿润了内心的天空。这一节写改变现状,延续写思念之痛。)

我的颤抖没有以往的多了
甚至,你说一场雪下在你的城市
它的光
也没有洞穿我的黑暗

(牛言牛语:“颤抖”,疼痛到难忍身体就会忍不住颤抖,这里写“你”在另一个城市,你美丽的雪,洁白的光,却无法消除我内心的“黑暗”,内心的烦躁、孤寂、疼痛,乃至行为上的陋习。此节,写分别后,时间改变了“你”“我”,“你”已经无法影响“我”,思念已经淡了,而你我的关系也已经淡了。你在你的世界里闪耀,我在我的世界了黯淡。这是一种无奈,延续了思念之苦痛。)

总是系不住。一条黄丝巾是为去见你准备的
它还是那么明亮
仿佛已经过去的如同
没有到来

(牛言牛语: 最后一节把疼痛推到了顶点。“一条黄丝巾”是干什么用的,是定情信物?或者是为了“上吊”?为了“系”住你我之间越大越大的沟壑?也许,三者都有,为了维持这分离的莲藕般的你我之情,这黄丝巾就如藕丝般要连接你我,你我的过去,你我的未来,可是,现实是多么的现实,理想终究被时间推得更远。“仿佛过去的如同没有到来”,就当做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此时,疼痛已经到达绝望,而“我”也已经放弃过去,放弃你,一切空空,唯有身后一场雨。)

    总的来看,这首诗一直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没离开过“痛”,并且层层推进,直达痛的边缘。用心、动情,这是本诗感人的原因,之所以感染力这么强,也许是深挖了骨子里的灰暗,那种决绝有如刮骨般令人难以忍受。此诗中“我应该还有足够的日子/如弹落灰烬一样,慢慢弹完自己”,信手沾来,比喻奇特,视觉独特,耐人寻味,是一个亮点。全诗推进,层层递进,线索明朗,是第二个亮点。紧扣内心的思念之痛,核心恒定,明晰,是第三个亮点。读来不俗套,故而推荐。

TOP

读秋若尘的《一念雪成灰》有感
文/阿牛哥
出处:http://lunhdma.joinbbs.net/viewthread.php?tid=756&highlight=

◎一念雪成灰

一到冬天,好像我们
对尘世
就失了敬畏之心
体内的西风,已经有逐渐蔓延的趋势
过了冬至
雪就会落下来

雪会让我们
忘记悲伤

阿牛哥读诗:
这是一首耐人寻味的短诗。“一到冬天,好像我们/对尘世/就失了敬畏之心”,好像一到冬天我们就对尘世失去敬畏之心,其实,不是“好像”,也不只是“冬天”,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对所在的环境的敬畏,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徒有悲伤。“雪会让我们/忘记悲伤”,雪真的会让我们忘记悲伤吗?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事物,寻求一种方式来掩饰我们内心的悲伤,寻找一个理由让自己不悲伤。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悲伤呢?是冬天,是寒冷,是尘世的冰冷。是什么让我们对这个“尘世”失去了敬畏之心呢?是寒冷带来的悲伤,是许许多多让人悲伤的事情让我们失去了信心。最后,我们只能靠一场雪来掩饰悲伤,而“尘世”中的它们也靠一场雪来掩盖一个人伤,一座城市的伤,一个世界的伤。如果,突然地一个念头,一个想法,点燃了这悲伤的火种,雪会化成灰,那么那些掩盖的疤痕必然又露出来,爆发为一场不可预测的灾难,“一念雪成灰”,是题目也是结尾,也是警醒升华。
总体看,这可以当做个人抒怀来读,也可以当做警世之作。短短的几行字,在静谧的笔调下行走,迎着风雪,越走越冷,越走越远,越走越深。
拾贝:1. 雪会让我们忘记悲伤。修辞的妙用,让诗句更具可读性,“雪”指代人,或者暗喻“医生”,或者指代一切“可以”让我们忘记悲伤的事物。
2. 对尘世/就失了敬畏之心。写出了我们缺少对尘世的敬畏,最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敬畏,实质上,是我们对自己的渺小缺乏认知。于是,我们高傲,我们自负,我们烦躁,我们轻浮,我们拥有一切卑劣的根本。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对尘世更加珍惜,感恩。

2013年12月28日于深圳葵涌

TOP

本帖最後由 月移花影 於 2015-2-25 19:27 編輯

                    沉香亭畔赏“三美”

                                  ——公子小黑诗歌《唐时花开》赏析
                        文/月移花影地址:http://lunhdma.joinbbs.net/viewthread.php?tid=3070&extra=page%3D3
    这首诗可以用美轮美奂来表述。其具备了“蒙太奇式的戏剧效果;淙淙有序的意识流;阅读欣赏可再创造性”三美境界。
   
   第一:形象之美。诗歌用丰美的句子搭建舞台,构筑意境。首句:“沉香亭北之北,在李太白和杨贵妃视线之外”,镜头对准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纳凉避暑的沉香亭,在这里,李白留下了三首著名的《清平调》。帷幕拉开,雍容华贵的美人,斜倚香柱,估计舞女悠悠翩翩了一阵子,准备笔墨纸砚,一试名扬天下的翰林学士。在这准备的空当儿,镜头缓缓转到“亭北之北”、“与视线之外”的外层空间——“天空啊又云又彩,花朵啊朵朵艳压贵妃/发出优雅的情爱”。
   
    镜头闪回沉香亭:“皇帝老大烂醉如泥”、“贵妃说,把他捏成墨和砚吧”,笔墨纸砚还没捧上来。趁着片刻“舞台”静默,镜头再次闪到“我背手,走两步退三步”,我听见李太白吟诵:“云想衣裳花想容”的音像情景。听到这里“我”或读者都不由得联想到李白的豪迈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境界这气度与眼前言行多少有些落差吧!这里揶揄中带着暗讽。
      
   时空幻象的舞台效果、电影蒙太奇式的切换,使得诗歌超越了“阅读”,有了“看戏”的意味。这首“微电影”的诗歌,具备了视觉和心理冲击效果。
      
    第二:意识流之美。“镜头”里的人物,如流水萦来绕去,有的没有登场,可以猜测到,比如准备文房四宝的人。有的风光登场,但是转眼醉如泥了,等于退出了剧情。这样沉香亭里的杨贵妃和李白,就是这出戏的主角。李白回避国政和抱负,而是从贵妃的容颜风采上来写,这就使预期的诗意与自己的抱负和读者的期望产生落差,也使“剧情”跃上一个高度。
      
   诗人精心设计的情节以及与主题相扣的“云朵”和“花朵”,随着镜头流动。作者缓缓书写,如水自流,如云自飘,客观现实和主观联想将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进行编织。“贵妃说,把他捏成墨还是砚”这里有玩笑。“这些云朵啊我舍不得给李太白了”这里有淡淡的失望。这些诗句自然畅意,不凝滞,不空洞,构建整体美的同时,思想意识强力组合,再缓缓辐射。
      
    第三:阅读欣赏可再创造之美。这首诗无需逐字逐句去解读,它具备戏剧的特点:一是这段历史故事家喻户晓;二是“我”作为旁观者,有机地融进了剧情。这些韵味十足的诗句:“天空啊又云又彩,花朵啊朵朵艳压贵妃”、“齐腰高的云朵啊朵朵华贵雍容,仿佛我的梦”、“这些凝露的花朵啊我要朵朵真爱过”。叠字拆词,感叹词,音律之美,色彩之绚。尤其自然美、人工美的强烈反差,使剧情和思想跃上另一个高度。
     
   这首诗巧妙借鉴历史元素,展现了唐时花开(牡丹花与杨贵妃合一)的“意蕴美”,同时把“什么是真正美”的疑问留给读者。比如诗人李白的公众形象是狂放不羁,蔑视权贵,但这里却留下一个阴影;比如翩翩舞女以及雍容华贵的杨贵妃与自然而然的花朵和云朵的对比。




附原诗:
         唐时花开


           文/公子小黑
  
沉香亭北之北,在李太白和杨贵妃视线之外
天空啊又云又彩,花朵啊朵朵艳压贵妃
发出优雅纯净的情爱


那时皇帝老大喝醉了
醉如一团泥。贵妃说,把他捏成墨和砚吧
沉香亭北之北,我背手,走两步退三步


我听见李太白吟诵:云想衣裳花想容
暗自好笑:此君开始摧眉了
齐腰的花朵啊朵朵华贵雍容,仿佛我的梦


沉香亭北之北,这些花朵我舍不得给李太白了
这些凝露的花朵啊我要朵朵真爱过
我更要倾慕——暮色浓重,她们正逢青春

TOP

这样的解析真好。
外不住境,内不住心,可取法试试

TOP

本帖最後由 月移花影 於 2015-2-25 19:28 編輯

             存在之重新体认
                               ——公子小黑诗歌《枯荷叶》赏析
                     文/月移花影
地址:
http://lunhdma.joinbbs.net/viewthread.php?tid=3226&extra=page%3D1
       这首诗,是自我存在意识的体悟和确认,是抵达“心灵事实”的词语线索。诗人通过审美之镜,照见冷暖之交融,黑白之延续,物我之转化。
      他说:“当繁华的八月去后/就是风去后雨去后/就是你去后”,回旋、自然,不着痕迹,语言抵达呈现感悟。托“物”喻“情”,营造忧伤。写荷叶,便有“叶叶声声是别离”的音符;便有满眼落花与繁华的强烈对比,令人生出萧索况味,也使诗歌有了鲜明的节奏感。半亩方塘,孑然一身,就连平日增添烦恼的风雨也跟着八月消失了,“就是你去后”,平淡中的高音,沉浮丝弦,一只箫,呜咽独诉。刻骨铭心的痛,一定是泪光点点。静谧追忆那紧贴夏日温度的浪漫爱情,随着自然界更替,如花成泥,如雨入土。四个“去后”的连用,韵味无穷,起伏间,洞穿心灵,人、物难分。手法细腻,为诗歌平添悲凉。
     “ 这时是霜花的流行色/是曳地纱裙输给风衣的流行款/关关雎鸠飞在《诗经》的纸页里/宿在离人的眸子里”延续的画面有了色彩。霜花,这洁白的皓物,喻意秋深寒重,曾经荷叶如裙摆铺展的景色,换为深寒横扫,裹紧风衣,黯然独守的季节。这里有时空的转换,诗句内敛节制,典雅的古韵之中,箫声依旧。身着白纱长裙的伊人,溯水而上,黑发如诗,窈窕如荷。“在水一方”的浅笑,再也走不出思念的眼眸。“宿在”,悲凉之定格,更痛。而“关关雎鸠”的甜蜜鸣啭映衬出落寞和苦涩。
     “ 仰望太空的荷叶曾是田田的/如今只能俯看自己的影儿/也许不敢相认/或者不可思议/或者否极和泰来把湖水缄住”,这里,诗人强调了“存在”的终极思索,他把诗意的笔触投向生命,投向宇宙。“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爱情与青春也是一样的,自由畅想追逐的豪气与勇气,相信地老天荒生命永驻的稚嫩,曾经层出不穷。花不谢,叶不凋?如今只能俯身看自己对照世界的只影。此刻,身体与影子哪个是活着的我,哪个死去的我?那种不敢相认,不可思议的沉思,引出辩思,似质问,似自语,诗意的波峰在此见顶。“身”与“影”承担着否、泰二者,“否极泰来”,身与影也会加入轮回吗?诗人再次物我合一,让诗句归位,回到枯败的荷叶之上,回到承载荷叶的湖水之上。他形象生动地将湖水喻为寄给宇宙的信,里面写满了秘而不宣的思想,他期盼用这尚且存在着的枯荷身影,用此时这否、泰的哲思将它封口寄出,他想得到宇宙的回信,得到那个答案。
       在这一段上,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想要进行的一种新的体认性还原,这样智性的思考,让枯荷的存在既符合了自然的节律,又揭示了人并不是万物之主宰的哲理。就如费尔南多•佩索安曾说:“既然生命是一切存在的法则,死亡必定总是来自外部的干预,这意味着,每个死亡都是暴力的。”寒冷用暴力夺去荷叶的生命,岁月无声流逝,我变得已经不再是我,一季更迭,万物臣服,隐藏才会不可思议,如黑暗丛林藏匿的狼,随时扑向自己。那么,万物会有轮回,人呢?
      “当繁华的八月不再/就是风去后雨去后/就是你去后”末段与首段的区别是“去后”变为“不再”。这一变化提高了“去后”的伤怀力度,“不再”——不再出现,不再归来。“你”和八月走后,再不会有八月了。痛惜如此。尽管花开花谢,春去春回,但物是人非总让人感慨不已。作者借助“否极泰来”的哲学关照,完成了生命归宿的理解和关怀。把否泰循环转化为感性文字,二者相当于纽扣,把一湖水缄扣住。一叶之色相变幻,带给读者诸多思考和联想。


附原诗:
   
    枯荷叶
   文/公子小黑

当繁华的八月去后
就是风去后雨去后
就是你去后

这时是霜花的流行色
是曳地纱裙输给风衣的流行款
关关雎鸠飞在《诗经》的纸页里
宿在离人的眸子里

仰望太空的荷叶曾是田田的
如今只能俯看自己的影儿
也许不敢相认
或者不可思议
或者否极和泰来把湖水缄住

当繁华的八月不再
就是风去后雨去后
就是你去后

TOP

再赏诗人佳作,学习精彩诗评!问候老师们!

TOP

返回列表